7/29/2009

我家就是實驗室-8月15日放映李沛峰導演紀錄片 《白銀》

8月15日的晚上我們放映李沛峰導演的紀錄片《白銀》,當晚我們和沛峰大家ㄧ起席地而坐,看片、吃點心、喝高山茶,交流。

時間:2009/08/15 (週六);晚上7點
內容:《白銀》紀錄片播放
地點:我家就是實驗室(北京 遠洋天地)



片名:《白银》 Silver City
導演:李沛峰
2009 / 纪录 / HDV / 彩色 / 115分钟 / 中文字幕
2009 | Documentary | HDV | Color | 115min | Chinese Subtitle





导演阐述

我不愿卑贱的活着 —写在《白银》之后

  2004年,我已是四年未回故乡-西北边陲一个叫做二道弯的小村庄。

  四年来,母亲偶而在大山上用哥哥的手机隐隐约约告诉我村里的一些事情。最多的就是死讯。我离开4年,去了11位老人,自杀2个,绝食1个,肺癌2个,食道癌1个……

  四年前庙门口的旗帜还在猎猎作响,只是没有了往日的颜色。

  父亲默默的卸了耕地回来的骡车,还是记忆中不变的表情。母亲掩饰着四年来对我的思念,从我身边的走过,极力不去看我……但我看到从她的眼里流出的泪……最终哥哥把把我当作客人言语,打破了这个令人悲情而又窒息的场景。父母的身躯已不在伟岸,岁月侵蚀他们渐老的面容。

  我开始努力的回忆这个村庄,一些魔幻现实的记忆片段。关于中国农民的悲剧,在这里从来没有谢幕

  父亲闭着眼,阳光洒在已经渐白的胡须上,慢慢地叙述:“那个老汉是饿死的,不吃不喝了,整整四十多天。把一身肉都饿干了,他不想活了,他说人这条路总是难免……”

  在中国只有两种人。一种被称作城市人,世袭着父辈因户口占有的一切资源。享受国家福利,就业、升学、住房等一切由国家赋予城市人的权利。另一种是农村人,他们组成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,但一纸户口将他们牢牢的捆在了耻辱柱上。他们默默承受着人性屏障带来的生命尊严和人格的创伤,耕种着苦难,绝望的等待着下一个天灾或者人祸的降临。在一幕幕的戏剧化中呈现乡村命运的“临终时刻”。

  他们唯一的梦想就是拥有中国的绿卡“城市户口”,他们通过一切尽可能的手段倾其一生的积蓄,买一个城市户口。但最终任然无法逃脱农民的烙印,“农转非“不仅没有解决内心的尊严,却让他们成为了城市的二等公民。

  “人人生而平等“,这是美国《独立宣言》一句信仰性的标识。中国农民做为中国解放以来最大的建设者和投资者,至今未享受一个应有的国民待遇。至今我没看到任何的希望,这一切都会留给历史,直至遗忘……两手空空的他们即将失去他们最后的土地。人对人的剥削从来都没消失过,这个时代不过变的更为隐形。

  片中我用了很大的篇幅描述一些仪式感和宗教感的场景。旗帜、火焰、人和动物的生死。生命伴随苦难降临,葬礼成为个人一生最高尊严呈现。尽管谁也无法看到自己的葬礼,经历告诉他们,只有死亡,才会得到对一个生命应有得尊重。片中的事件和他们的生命一样单薄。像是一只被点燃的乌鸦,用生命最后的瞬间照亮夜空。

“到该回去的时间了……“吸着旱烟的老人这么从容的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,因为他自知天命……他们开始怀念那个被剥削的年代……

  从“一国两制“到“一户两制“,从农民到工人。从这个村庄到白银市,三十公里,走了三十年。但内心的距离从未缩短。


  2009年,我任然暂居的我们的国家,一个叫北京的城市。这些年,我办理的无数的证件,即使多少证件也无法证明我们享有一个人所具有的尊严……

  中国人,的确需要一场灵魂深处的革命……
 (2009-6-10)

7/10/2009

我家就是實驗室- 「財富之道」紀錄片播放會

我家就是實驗室- 「財富之道」紀錄片播放會

時間:2009/07/12 (本週日);晚上7點
內容:「財富之道」紀錄片播放;導演張釗維到場ㄧ起看片、交流、聊天、吃吃喝喝......
地點:我家就是實驗室(北京 遠洋天地71號樓)



「財富之道」Way of Fortune

導演:張釗維

劇情簡介:2007年,華人經濟的全球化接軌已臻成熟。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工作報告中,以大篇幅著墨環保、三農、教育以及醫療等公共服務的問題。證明在歷經廿多年的經濟爆發後,華人在累積財富的同時,卻也必須面對分配與價值的正義何在——
近廿年來,華人透過出口與代工貿易,建立了全球化架構下的財富增長模式,其所追求的是西方式的消費發展觀,但作為經濟前提的「小康」與「均富」理念卻逐漸忽視。因此,城鄉差距拉大、貧富不均、環境受到破壞……
回到古代中國,在「士農工商」建立起的龐大內需市場下,商人發展出繁複的商業技巧,以及極為成熟的金融工具。儘管未曾自主啟動工業革命與西方資本主義接軌,但在內需穩定的架構下,諸如「晉商」與「徽商」的古代商人,不僅參與了文化活動的促進與創造,更不自覺地在環境及生態上,維繫了經濟與文化的動態平衡。
但今日華人經濟發展主流卻是另一支被忽略的脈絡:海商。千年以來,福建與廣州海商發揮創意精神,以靈活多變的身段、強大的冒險精神與開放的視野,跟西方的殖民通商與工業革命接軌。海商從中國的東南沿海開枝散葉,根基遍布東、南兩洋。他們具有虔誠的海神信仰:凡有媽祖廟,必有通商口岸、殖民地首府、租界,乃至當代的加工出口區、特區。這樣的歷史造就了廿世紀末華人資本累積的基礎。但在這亦步亦趨緊跟西方工業文明的過程中,困境與威脅將會來自於資源?品牌?農村?甚至是生態?

相關文章
用纪录片叙述妈祖信仰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3ff015f90100diqx.html



张钊维

“文人游于艺,工匠游于技。。。。。”

60年代人,出生在台湾台南市,泉州移民第七代,武庙旁边长大。
用过转盘电话,八厘米摄影机,电唱机,匣式录音机,TELETEXT,V8摄影机,BETA录放影机,8086/88电脑。
办过社团,刊物,地下演唱会。
干过记者,咖啡厅经理,电子报主编,专栏作者,摄影师,编导。
出过三本书,参与过数十部纪录片与专题片的策画与制作。

1980年代末读大学,电机系/历史研究所;
1990年代末留学,英国纪录片硕士。
喜欢具备现实主义基础的历史、音乐、图像、影片、艺术、文学,以及文化社会评论;
崇敬佛陀,以及那些智慧与慈悲兼具的人物。

笔名米兰昆,属于影像、文字、音乐、网路多栖类生物。

个人blog:
米兰昆的北京报告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milankun
米兰昆的Renaissance http://milankun.blogs.com/renaissance/
电视鸭 http://milankun.blogs.com/tv_doc/


2004年加入新加坡运行视觉制作公司担任制片人,参与数部国际频道专题片与纪录片的策画制作。
2005年搬到北京居住。